// . //  奥纬观点 //  银行即服务(BaaS):威胁还是机遇?

金融服务业的生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开放,银行即服务(BaaS)的崛起为这种转变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将传统银行、保险公司和理财机构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嵌入更广泛的非金融产品和服务,BaaS平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挖掘和培育更多客户,从而创造新的收入机遇。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数字化平台获得产品和服务,例如网购、网约车、在线医疗和电信通讯等。依托于非金融的数字化平台,BaaS可将金融产品和服务无缝嵌入并整合到其他消费场景当中,例如:消费者为支付旅游网站上预订的度假费用而申请的小额贷款;在购买贵重珠宝时顺便为其购买的小额保险;小微企业为缓解资金压力而在电商网站上申请的可即时审批的流动资金贷款。

在这些场景中,非金融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品牌分销各种金融产品,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样来自这一品牌。而实际上,金融产品却由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来提供——通过低成本、基于云平台且可扩展的BaaS平台,金融机构可为合作伙伴提供产品和服务。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BaaS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更低成本触达更多客户。传统银行模式的技术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高昂。据奥纬分析,传统银行业务的获客成本通常介于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如采用全新的BaaS技术堆栈,获客成本可降至5美元至35美元之间。对于分销商而言,销售金融产品可开辟新的收入机会,并能取得不错的盈利,同时增强消费者或中小企业客户粘性,从而获得交叉销售机会。

BaaS的出现正值传统金融机构因业绩不佳而苦苦挣扎之际,原因之一便是传统金融机构未能有效利用自身的技术资产,难以降低技术成本。而另一边厢,虚拟银行、科技公司等数字化挑战者正迅速崛起,其运营成本与传统银行相比已然大幅降低,且一些科技公司也已获得银行业务牌照,可以向分销商输出自己的BaaS平台,成为金融产品供应商。中国是这一模式的佼佼者,据估算,一家中国头部数字银行的年均客户服务成本仅为0.6美元,而传统银行的服务成本通常超过20美元。中国的科技巨头还面向海外市场输出先进的、低成本的技术平台方案,用于分销金融产品。

面对受挤压的生存空间,传统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围绕如何进入这一不断增长的业务领域做出战略性决策,确定产品定位和目标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