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奥纬观点 //  大型银行、科技巨头,并驱争先

历史上,银行业不断地经历颠覆性变革。“信用”(源自拉丁语“credo(信条)”,意思是我相信)一词来自相对古老的历史,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发展出“业务”雏形。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颠覆自我,例如十七世纪的中央银行业务和公共基金创新(荷兰和英国),以贵金属为基础的银行体系(西班牙帝国,以及随后的金本位制),当然也伴随着几大银行业豪门(美第奇家族、富格尔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大通、沃伯格家族)的兴衰。重大金融危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推动银行业改革和重组的催化剂,最早可追溯至1825年的拉丁美洲危机,当然也包括2008年至2009年间爆发的金融危机。

进入21世纪20年代,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客户行为变化和经济疲软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银行业也面临着潜在新兴竞争对手——大型科技公司带来的挑战,后者拥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雄厚的投资实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很可能会导致银行业遭遇严重的业务中断。

本报告分析了主要市场的竞争动态。目前,在大部分主要市场中,传统银行业机构持续占主导优势,而大型科技公司和专业金融科技公司则实现了利基市场渗透率。但是,本报告也强调,在少数主要市场中,大型科技公司的独特规模和“生态系统”模式拥有从根本上改变银行业竞争动态的潜力。我们与大多数主要市场的众多业内人士和决策者进行了交谈,以评估当前观点和未来挑战。

本报告向决策者、银行和整个社会抛出了诸多重要问题。大型科技公司的技术能力能够提高客户收益和运营效率,也可以为社会所用,如提高普惠性、打击金融犯罪、提高金融体系的网络和运营韧性。但也带来了新风险,并对传统的“垂直”(行业导向)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这种模式可能不再符合当今社会的最大利益。

银行的主要问题是,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大规模入侵核心银行市场(尽管这一情况尚未发生),银行应当如何应对。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选择不插手核心银行市场,但我们的大部分访谈对象均表示,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因此,银行可能需要转变过去成功的方式,改变其为客户提供服务以及与第三方进行互动的方式,并做出最根本的战略选择:是作为“网络”业务模式进行竞争还是在服务其他机构网络的特定业务中进行竞争。

当然,金融服务政策制定者已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和延期还款等作为银行业的优先事项。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显然银行还需主动出击,支持并塑造后疫情时代经济金融重建所需的金融服务有序现代化。政策制定者有两种极端的应对都是不受欢迎的:第一,全面放宽准入限制的公开竞争将导致薄弱的银行业务模式陷入困境,并带来金融稳定性风险和潜在的消费者保护问题;第二,对非银机构设置过高的准入门槛将阻碍创新,使不可持续的银行业务模式存活时间更长。在这两种极端监管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最佳政策:决策者应从不同角度思考竞争边界,接受更大的不确定性,提高响应速度,或可重新思考管理金融服务和技术部门交叉领域的制度架构。

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时代,我们希望本报告中的观点能够重点凸显出因银行业疲软和重组而催生的颠覆性变化带来的风险,并鼓励决策者和银行业投入时间来打造成功的未来业务模式以及实现有序过渡。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中国银行业协会参与并协助组织中国银行业、大型科技公司及相关监管机构代表参与课题调研,审阅相关报告内容,并组织报告中文版的翻译工作。